【慧聪制药工业网】“由包装材料引起的产品召回,近年来在食品药品领域时有发生,包装材料在极端条件和正常条件下产生的萃取物和沥出物是导致食品药品内在品质发生改变的元凶。目前萃取物和沥出物都已被列入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法规体系加以控制。”日前,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质量总监解馨在“2011年注射剂药物安全与包材选择评价研讨会”上如是说。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药品评价性抽验工作中,注射用头孢类药品不合格率一直偏高。2009年抽验的359批次头孢曲松钠不合格率为10%左右,不合格项主要集中在澄清度上。
中检院药检处处长张启明表示,从药用包材影响药品质量研究的实验可以看出,质量低下的药用包材在与药液接触中会通过吸附和迁移对药液造成污染。药包材已经成为决定注射剂药物质量的关键因素。
包材与药液质量息息相关
据了解,我国对上市后的药品有一套完整的抽验,监督系统对于临床风险较大的注射剂药物市场监管尤为严格。然而,2008年以来注射剂药物中使用量很大的头孢曲松钠抽验不合格率一直偏高,许多生产企业备感头痛。与此同时,还有个别注射剂药物因无法解决质量难题而退出市场。
据了解,包装材料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是近几年才引起关注的。2004年以后全面更换丁基胶塞是引发关注的契机。随着我国药品质量标准与美国、欧盟标准逐步接轨,对包材质量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解馨介绍,因包材问题在食品药品领域引起的产品召回在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起:一起是2010年由于包装异味,凯洛格公司召回最受欢迎的谷物食品;第二起是泰诺关节炎疼痛片由于发出作呕的霉味而被召回。泰诺事件引起美国FDA的特别关注。后查明,该气味来自于产品包材经化学品处理后的分解产物。“以前欧美的药品法规仅关注于包装材料与药品的相容性,而现在更多关注于包装材料组分的作用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入了萃取物与沥出物的概念。监管部门的追问焦点是包材与药品接触会产生什么物质?沥出物有多少?如何定性与定量?”解馨说。
张启明表示,中检院曾经做过多项药用包材影响药品质量的实验,利用气相-质谱共检出16个色谱峰,共鉴定出12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胶塞合成过程中添加的抗氧剂BHT,在丁基胶塞的迁延物质中含量较高。
药价拼争压力向包材企业传导
“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是药品的一部分,尤其是药物制剂中一些剂型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比如气雾剂。药包材的配方、组成,所选择的原、辅料及生产工艺的不同,都会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不恰当的包装材料会引发药物活性成分的迁移、吸附甚至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有的还会使药物对人体产生不良的作用。”张启明说。
据了解,我国丁基胶塞生产企业共有40多家,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以价格为手段。在药品生产企业不断压低成本的情况下,胶塞质量堪忧。
据悉,由于丁基胶原料全部为进口,近年来价格上涨,使丁基胶塞的成本大幅提高,覆膜胶塞的膜原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覆膜胶塞的市场价格高于非覆膜胶塞。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国平表示,现在制药企业的价格竞争已经到了分厘拼杀的状态,对于有风险的制剂,哪怕市场有巨大需求,也不愿采用价格略高、质量有保障的覆膜丁基胶塞。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注射剂药品的风险大幅上升。
“现在,一些丁基胶塞企业为价格竞争在生产中也是不择手段,有的掺入胶塞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下料(目前国家没有详细的对边角下料经过生产污染后再使用的控制程序与执行标准),有的甚至到医院回收胶塞,重新加工后再掺入生产药用注射剂类胶塞原料。这样的产品谁知道有多少有害物质,有多少污染?”一家药品生产企业的代表说。 优质包材市场逐步扩展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使用的丁基胶塞从外观来看主要分为覆膜丁基胶塞和非覆膜丁基胶塞。覆膜胶塞是为解决头孢类制剂、治疗型输液、中药复方制剂与药物的相容性和澄清度问题而研发出的胶塞产品。中检院提供的实验报告显示,采用覆膜胶塞,包装材料引发药品活性物质成分迁移、吸附大大降低,能够减少包材萃取物和沥出物接触药品,使药品质量得到保障。而采用非覆膜胶塞,从实验的峰值来看,迁延物质含量高,头孢系列制剂无法解决出现在效期内的“浊度”超标问题,对药品质量造成极大风险。
事实上,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对于药包材质量的重视近年来正在逐渐提升。选择优质包材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研讨会上,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代表就表示,我们企业在选择包材的时候非常谨慎,宁愿在包材上多投入些也要保障质量。东北一家企业代表说,现在企业选择包材的时候都会以优秀企业作为参照,大企业用了,心里就有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