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日前,我在一家三甲医院做胃镜检查后,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病,开了多盒“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这种药每盒25.5元,每天服用一粒,要长期服用。回家后,打开药品盒,我发现高5厘米、直径3.5厘米的白色塑料瓶子里,居然只放了7粒胶囊,仅有一周的服用量。从瓶口看去,这7粒胶囊仅够铺满瓶底,其余都空着。出于好奇,我拆开了其他几瓶,把药集中往一个瓶子中装,在装入了4瓶28粒后,这个瓶子仍未装满,我估计装30粒没问题。由此测算,它至少过度使用了3倍的包装材料。
对于我个人来说,几个瓶子也许花不了几个钱,但这种治疗胃病的常用药,用量巨大,每年的产量合计起来,恐怕是一笔巨大的浪费,且不环保。而这种浪费,最终还是要患者承担。本着环保、节约的原则,希望有关部门对类似人为的过度包装进行检查,予以整改。
记者日前走访部分药店和医院发现,药品包装“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相当普遍。如,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的“维生素E胶丸”,30粒胶丸也仅仅利用了瓶子的三分之一。市民饶女士反映,在本市一家医院配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出品的拜复乐(盐酸莫西沙星片),近百元一盒的药,拿在手上却“轻得像个空盒子”,打开一看,一盒只有一板,上面只有三片药,每片0.4g。
虽然药品包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显示产品质量,然而,目前药品包装上存在的盒大量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生产厂商应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药品的数量、规格等特点选用适度的包装。相关部门此前曾出台过食品与化妆品包装的规范要求。读者建议,也出台药品包装的相关规范,杜绝包装浪费现象。
|